党建信息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党的建设 > 党建信息

党建评:调查研究要“三转三改”

发布日期:2019-10-04浏览次数:

    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,主题教育不划阶段、不分环节,但是要求把“学习教育、调查研究、检视问题、整改落实”四项重点措施有机融合、贯穿始终。调查研究作为其中一项重点措施,意义重大,但做好不易,用好调查研究可以服务决策、解决问题,用不好调查研究不仅会沦为“形式主义”,更要“失去民心”。

    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。习近平指出,要了解客观实际,就必须深入群众、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,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,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,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、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。因此,做好调查研究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,必须要做到“三转三改”。

    一是要转变思想认识、改掉“形式主义”。如果思想上没有对于此次主题教育的高度认可,带着情绪,随便基层找几个点走走看看“敷衍了事”,不仅无法发现问题,更谈不上解决问题,不仅给基层造成负担,更损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“形象”。因此,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主题教育的动员部署,督查党员干部自觉开展学习教育,提高思想认识,坚定政治立场。在开展调查研究前,要转变思想认识,做好充分的准备,针对自身业务范围,选择矛盾突出的几个问题,制定调查研究方案,带着问题下去,沉下去、沉到底,到最基层的地方去,到矛盾最突出的脱贫攻坚一线去,反复调查、反复研究,与群众一起查问题、找“病根”,与基层一起想办法、找对策,让调查研究结果在基层可行,让问题在基层得以解决,真正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,切实改掉“形式主义”,拉近党委政府与群众的“距离”,提升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“好感度”。

    二是要转变方式方法、改掉“千篇一律”。方法得当、事半功倍,方法不当、事倍功半。只要工作用心,没干好是能力问题,但是工作不用心,那就是态度问题。过去很多调查研究,大家为了图方便,都爱往工作做得好、经验较多、干群关系好的地方去,“扎根调研”的现象普遍存在,给基层造成了较大的负担,一些地方一天接待无数个单位下来调研“苦不堪言”,最后形成的调研报告相互借用、“千篇一律”,毫无价值可言。因此,各级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本职工作对待,始终保持“文经我手无差错,事交我办请放心”的工作态度,转变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,轻车简从,严格控制调研人数,不要基层陪同,自己深入基层、深入农户,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跟你说真话,只有这样才能掌握“第一手资料”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,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“精准施策”,改掉调研报告“千篇一律”。

    三是要转变运用方向、改掉“虚而无用”。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找问题、想办法,主要运用于服务领导、服务决策。过去,许多调查研究课题较大,涉及范围较广,往往拟定的对策“大而空”,基层无法操作,“虚而无用”。因此,此次主题教育开展调查研究,就要转变结果运用方向,从服务领导、服务决策转变为服务基层、服务群众,服务本单位本部门改进工作方式。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,不仅要从未基层、为群众解决问题出发,还要倾听基层、倾听群众对于本单位本部门的意见,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时候,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。只有放下自身“身段”,转变调查研究方向,基层才不会“畏惧”,才敢说真话,只有以群众为中心,以为民办事解困为目的,群众才会接纳你,才会与你“掏心窝”,因为群众的眼睛最“雪亮”,群众的意见才最“动听”。调查研究只有转变运用方向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才能彻底改掉“虚而无用”传统印象,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
    调查研究是共产党员的一把重要“利器”,用好解决问题,深得民心,用不好便沦为“形式主义”,受人“唾弃”。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要切实做到“三转三改”,带着这把“利器”在基层“打怪升级”,为基层“斩妖除魔”,真正解决问题。



来源:中国共产党新闻网